力度升级 重拳问责 手段出新 市纪委监察局剑指“为官不为” 现象
汕尾翻译公司推荐汕尾日报讯 (通讯员 董曼虹 汕纪宣) 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查处“为官不为”力度升级,重拳问责,手段出新。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为官不为”失职渎职案272件,占纪律审查立案总数的44.1%。
开年第一天,省纪委暗访组在陆河县上护镇看到这样一幕:综治办大门紧锁,等待了半个小时仍不见有人上班,拨打办公电话无人接听。
两天之后,一份《关于陆河县上护镇综治办工作人员节后上班期间“空岗”问题的通报》火热出炉:陆河县纪委监察局责令上护镇党委政府、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作出深刻的书面检讨,并责成上护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机关作风整顿;对分管镇综治办工作的上护镇党委副书记邓兆恕进行诫勉谈话;给予上护镇综治办负责人黄辉党内警告处分;给予上护镇综治办职工叶某杨党内警告处分;由上护镇政府给予综治办职工叶某妹行政警告处分。
问责的板子不仅高高举起来,而且狠狠打下去,不仅问基层也问高层,既查处当事人,又上追一级甚至多级领导责任,这种动手快、出手准的凌厉攻势,已成为市纪委监察局整治“为官不为”的一大特色。
实际上,除了“倒逼式问责”,更多的问题还是市纪委监察局以明察暗访的利器主动发现、强势介入的。2015 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为官不为”的失职渎职案件272件,占纪律审查立案总数的44.1%。针对“为官不为”问题,市纪委监察局突出责任追究,对海丰县小漠镇违法建设问题,海丰县涉赌涉枪问题,陆丰市人社局办理审批审核事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红海湾开发区处置村民矛盾纠纷不力问题,华侨管理区干部涉枪犯罪问题等,坚决实行“一案双查” 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持续释放“履责不力必被追责”的强烈信号。去年以来,全市共对143名党员干部实施责任追究,其中诫勉谈话、责令书面检查等组织处理55名,给予党政纪处分88名,责任追究县处级干部 12 名,科级及以下干部 131名,有效传导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形成了“失责必问”的新常态。
这样的问责力度,放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并不多见,也显示出汕尾市委动真碰硬,强力扫除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绊脚石”,推动全市政务环境持续向好发展的坚强决心。
开展政务整治、正风肃纪行动的两年多以来,作为牵头组织部门的市纪委监察局在工作力度上不断加码,从最初的“动起来”逐步升级为“深下去”,使“为官有为”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针对作风和政务环境突出问题,以问题导向查摆整改、以纪律规矩严管队伍、以查处问责整肃作风,创新性地开通了“曝光台”和开展公开承诺活动,把工作存在明显失误或因工作不力导致政令不畅等突出问题纳入重点整治范围,督促各地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提高行政效能。如今,7个县(市、区)政府和35个市直职能部门“一把手”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公开承诺内容已汇总并印制成小册子,发给各地各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和投资者,作为接受监督和问责依据的同时也宣示整改决心。此外,“政务整治、正风肃纪曝光台”也进一步向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延伸,现在已达到90个,通过这一平台曝光了问题和案件371件371人,有力地强化了警示教育效果,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的落实。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曹小华告诉记者,接下来全市将进一步加大政务整治、正风肃纪力度,专门成立“为官不为”执纪问责领导和工作机构,配强专门工作人员,建立投诉受理、明察暗访、直查快办、通报曝光的长效机制,坚持持续有力、落点“常长”,全面推动全市政务环境根本性好转。
汕尾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