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翻译公司 汕尾翻译公司 汕尾翻译公司
123

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 《美景就在身边——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采风作品集》研讨会侧记

汕尾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7月15日上午,城区党政办公楼九楼会议厅。在《美景就在身边——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采风作品集》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之后,三十多位作家对该书进行了研讨。研讨会由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元海主持,汕尾日报社社长王万然、总编辑李振威、副总编辑黄维明参加。

研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致认为:作为“汕尾文化之旅”采风活动成果的第一本书,该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看上去很舒服;全书内容丰富,抒写身边的美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堪称城区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刘元海:本书是“汕尾文化之旅”采风活动的结果,是繁荣城区文化的硕果,也是作家们走进基层的成果。在此,对作家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石磊:最让我感动的是,“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的每一次采风活动,城区委常委刘元海都从头到尾陪同,显示了城区对活动的重视。本书质量不错,在市内外都有影响。

王诗彬:感谢“汕尾文化之旅”为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平台。记得第一次参加采风活动时,刚进入城区政府,就看到城区委常委刘元海和报社领导在迎候大家,心里非常激动。 以后要多参加采风活动,多写好作品。

彭大星:“汕尾文化之旅”给全市作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个创作的平台、一个深入生活的平台,通过活动许多作家脱颖而出,写出了不少好作品。

蔡赞生:本书图文并茂、纸质高档,值得珍藏。在采风活动推动下,汕尾文学界闹腾起来了。作家们借助这个平台,上山下海,对散布城区的文化遗迹、风俗民情、古村落实地采风,记下自己的感受。本书的出版,对其它县(市、区)的“汕尾文化之旅”采风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林小冰:岁月无痕。转眼间,从参加第一次“汕尾文化之旅”到现在已过去了一年多。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们曾经的美好就可能会被遗忘,或者只留在我们自己心中,而不可能与人分享。

叶勤海:城区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汕尾文化之旅”走进城区,让我们在感受城区美丽风景的同时,在聆听与观摩中收获知识,在交流与碰撞中收获信任,在互助与关爱中收获友情。本书的出版,对挖掘文学新人、弘扬本土文化、展示汕尾风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罗荣真:本书的题目非常好,汕尾是非常美丽的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海岸线,大家可能不知道,白沙浮的鹅卵石吸引了全国的摄影爱好者。还有一位摄影家曾以白沙浮的鹅卵石为题材,拍出了全国得奖的作品。

施良壮:以前也爱好文学,但很少诉诸文字。参加“汕尾文化之旅”后,受到激励,写了不少作品。我觉得我们的作家不一定马上就要写出大作品,从最小的事、身边的事写起,慢慢地就能把汕尾文化提高一个层次。

庄海君:现在是汕尾文学爱好者一个最好的时段,不少文化文学平台,比如说汕尾日报副刊、市作协、市诗歌学会等等都在发挥作用,“汕尾文化之旅”采风活动值得珍惜。

蔡金针: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有插图,排版非常美观。

黄维明:本书的作品,每一篇都经过我编辑,我也是第一个读者。对于这本书,总的感觉有三方面:一是印制精美。“好内容还得好包装”,城区委宣传部在书的印刷、装帧方面,可说是舍得花本钱。二是内容丰富。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城区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方方面面,称得上是城区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三是“风味独特”。本书所反映的城区文化,“风味独特”、原汁原味、乡土气息浓郁,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如果要说不足,就是本书的作品在写作手法上“叙述的多、抒情的少”,一些篇章出现了重复。

李振威:本书对城区美景的描述仅仅开了个头,很多美景,尤其是民俗、文化的东西都没有形诸笔下,比如品清湖、汕尾渔歌,内中有许多典故、故事,浸透着人文历史,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同时,希望副刊编辑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甘当无名英雄,对来稿精编细编。

王万然: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汕尾文化之旅”可以说是我们汕尾作家的一次大练兵。囿于条件,我们的作者可能无法深入去领会城区的文化底蕴。城区委宣传部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事先踩点、后勤工作花了很大的功夫。有一个数字很说明问题,我们参加采风的作家是200多人次,可是城区动用起来的人员包括熟悉当地历史的讲解员、后勤人员就达300多人次。然而一次采风活动也就一天,走马观花,很难深入。我们对城区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还挖掘不深,这就给我们以后的采风活动埋下伏笔。



汕尾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